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归属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科代码:0811
一、培养目标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或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系统设计中取得有意义的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并在理论研究或系统设计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应用
2.综合自动化系统
3.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和控制
4. 先进传感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
5.智能控制与应用
6.系统状态检测与远程监控
7.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图像分析与计算机视觉
三、学制和学分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及教学实践时间安排为一年半,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若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
1.学分要求及时间安排
硕士生所修课程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1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2.学位课
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硕士生的学位课应修满19学分。
1)公共课程(11学分)
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外语和数学三类课程,外语课程在4个学习单元内完成,政治理论课程和数学课程在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2)专业必修课(8学分)
3.非学位课(≥12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文科类及管理类辅修课和计算机类课程。
硕士生的非学位课程应修满12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应修满8学分
4.学术讲座 (1学分)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修满1学分。
学术讲座可以是以下几种形式:
学院开设的硕士生学术讲座课程和博士研究生学术讲座课程;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国内外学者专家来我校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
听取的学术讲座次数不应少于6次,结束后递交正文不少于400字的心得体会报告,内容可以是综述性的,也可以是就某一个学术讲座专题的讨论。
四、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基本要求
1)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2.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3. 中期检查
1.硕士生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进行。
2.中期检查内容包括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学习态度、学术作风的评价,课程学习的学分和成绩。
4.论文内容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五、学位授予
凡通过课程学习、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硕士生,经导师及导师组审核,认为论文符合答辩要求的,可以组织论文评审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申请与授予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西安工业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进行。
硕士生在申请答辩之前,必须在公开出版(有CN号)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者学术论文发表在“9297至尊品牌游戏官方网站认定的重要期刊”上,也可凭“论文录用通知书”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按有关规定组织评审答辩,答辩通过后,经院、校两级学位委员会审查合格,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及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号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开课院部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002002 |
36 |
2 |
Ⅰ |
思政部 |
必选
7学分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002003 |
18 |
1 |
Ⅱ |
英语 |
002001 |
180 |
4 |
Ⅰ,Ⅱ |
外语学院 |
专
业
基
础
课 |
数值分析 |
102001 |
32 |
2 |
Ⅰ |
理学院 |
至少选
4学分 |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
102002 |
48 |
3 |
Ⅰ |
矩阵论 |
102004 |
32 |
2 |
Ⅰ |
最优化方法 |
102005 |
32 |
2 |
Ⅰ |
线性系统理论 |
042004 |
48 |
3 |
Ⅰ |
电信学院 |
必选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042005 |
48 |
3 |
Ⅰ |
电信学院 |
可选5学分 |
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 |
042009 |
32 |
2 |
Ⅱ |
智能控制 |
042017 |
32 |
2 |
Ⅱ |
实践
环节 |
科研论文及学术报告 |
至少参加6次 |
1 |
|
电信学院 |
必修 |
教学(科研)实践 |
助教或助研 |
1 |
|
|
专
业
选
修
课 |
最优控制 |
042006 |
32 |
2 |
Ⅱ |
电信学院 |
至少选8学分
|
系统辨识 |
042007 |
32 |
2 |
Ⅱ |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
042008 |
32 |
2 |
Ⅱ |
大系统理论 |
042010 |
32 |
2 |
Ⅲ |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网络 |
042011 |
32 |
2 |
Ⅱ |
智能化仪表 |
042012 |
32 |
2 |
Ⅱ |
机器人控制技术 |
042013 |
32 |
2 |
Ⅱ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042014 |
32 |
2 |
Ⅱ |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 |
042015 |
32 |
2 |
Ⅲ |
控制系统集成专题 |
042016 |
16 |
1 |
Ⅱ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
042020 |
32 |
2 |
Ⅲ |
定位与导航技术 |
042029 |
16 |
1 |
Ⅱ |
应用泛函分析 |
102006 |
32 |
2 |
Ⅱ |
理学院 |
公 共
选修课 |
日语 |
082002 |
64 |
2 |
Ⅲ |
外语学院 |
不超过4学分 |
德语 |
082003 |
64 |
2 |
Ⅲ |
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 |
082004 |
16 |
1 |
Ⅲ |
跨文化交际概论 |
082005 |
16 |
1 |
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