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7至尊品牌游戏官方网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9版)
专业编号:080601
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理念,面向企业、立足一线,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建筑电气、电力电子等领域,从事有关的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设备制造/测试、运营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包括以下5条: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社会服务能力;(人文素养)
目标2:具有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国家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辨别、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目标3: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具备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多学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及维护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社会、伦理等因素;(可持续发展)
目标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具有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独立和团队的工作环境,能与国内外同行、专业的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团队沟通)
目标5:具备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终身学习)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并能够将其熟练应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电气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行业标准,将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模型建立,仿真分析等方法进行识别、表达、分析、总结形成有效结论的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针对电气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业流程,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做到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本要求。
(4)研究:能够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和开展实验、软/硬件调试、装置制作、数据分析、并能够综合多方面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气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现代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熟悉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并能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所涉及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问题,评价相关解决方案在上述领域所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在团队协作方面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
相关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
四、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电类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课程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实验模块I(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实训)、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生产实习、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理科创新思维实训、人文素养实训、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毕业设计等。
六、学分分配
|
课程类别 |
标准要求 |
本专业学分构成 |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1 |
数学与自然科学 |
≥15% |
28.5 |
15.2 |
2 |
工程及专业相关 |
工程基础 |
≥20% |
54 |
30 |
28.3 |
15.5 |
专业基础 |
24 |
12.8 |
专业课 |
≥10% |
19 |
10.2 |
3 |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
≥20% |
39.5 |
21.2 |
4 |
人文社会科学 |
≥15% |
47 |
25.1 |
七、学位
工学学士
八、毕业条件
毕业总学分:180
必修课121学分,选修课26.5学分,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32.5学分。
第二课堂:创新与技能7学分。
取得总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九、专业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编 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考 核 方 式 |
课 程 性 质 |
开设学期 |
|
讲 课 |
实 验 |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
18981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0 |
8 |
T |
|
2 |
|
18498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0 |
T |
H |
4 |
|
18981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0 |
8 |
|
|
1 |
|
18981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T |
H |
5 |
|
188888 |
形势与政策 |
0 |
32 |
32 |
0 |
|
|
1-8 |
|
084416 |
大学英语Ⅰ |
4 |
64 |
64 |
0 |
T |
H |
1 |
|
084417 |
大学英语Ⅱ |
4 |
64 |
64 |
0 |
T |
H |
2 |
|
084418 |
大学英语Ⅲ |
4 |
64 |
64 |
0 |
T |
|
3 |
|
118140 |
体育Ⅰ |
1 |
32 |
32 |
0 |
|
|
1 |
|
118141 |
体育Ⅱ |
1 |
32 |
32 |
0 |
|
|
2 |
|
118142 |
体育Ⅲ |
1 |
32 |
32 |
0 |
|
|
3 |
|
118208 |
体育Ⅳ |
1 |
32 |
32 |
0 |
|
|
4 |
|
063424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2 |
32 |
20 |
12 |
T |
|
1 |
|
218503 |
军事理论 |
1 |
24 |
24 |
0 |
|
|
1 |
|
056600 |
创新创业学 |
1 |
32 |
32 |
0 |
|
|
3 |
|
056655 |
企业(军工)管理 |
1 |
32 |
32 |
0 |
|
|
5 |
|
040971 |
工程伦理与安全 |
0.5 |
16 |
16 |
0 |
|
|
2 |
|
040972 |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
0.5 |
16 |
16 |
0 |
|
|
3 |
|
55901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Ⅰ |
1 |
20 |
20 |
0 |
|
|
1 |
|
559016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Ⅱ |
0 |
8 |
8 |
0 |
|
|
7 |
|
559014 |
入学教育 |
0 |
8 |
8 |
0 |
|
|
1 |
|
559015 |
毕业教育 |
0 |
8 |
8 |
0 |
|
|
8 |
|
必修学分小计 |
37 |
772 |
728 |
44 |
|
|
|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
|
文化传承类 |
|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取得10学分 |
|
|
国际视野类 |
|
|
|
科技进步类 |
|
|
|
艺术鉴赏类 |
|
|
|
健康生活类 |
|
|
|
经济管理类 |
|
|
|
创新创业类 |
|
|
选修学分小计 |
10 |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学分合计 |
47 |
932 |
888 |
44 |
|
|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 |
|
100051 |
高等数学(A)Ⅰ |
5.5 |
88 |
88 |
0 |
T |
H |
1 |
|
100052 |
高等数学(A)Ⅱ |
5.5 |
88 |
88 |
0 |
T |
H |
2 |
|
100073 |
大学物理Ⅰ |
3 |
48 |
48 |
0 |
T |
H |
2 |
|
100074 |
大学物理Ⅱ |
3 |
48 |
48 |
0 |
T |
H |
3 |
|
100268 |
大学物理实验Ⅰ |
1.5 |
24 |
0 |
24 |
|
|
3 |
|
100269 |
大学物理实验II |
1.5 |
24 |
0 |
24 |
|
|
4 |
|
必修学分小计 |
20 |
320 |
272 |
48 |
|
|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 |
|
100101 |
线性代数 |
平台课≥8.5学分 |
2.5 |
40 |
40 |
0 |
|
|
2 |
|
10006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 |
48 |
48 |
0 |
|
|
3 |
|
100069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3 |
48 |
48 |
0 |
|
|
3 |
|
选修学分小计 |
8.5 |
136 |
136 |
0 |
|
|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合计 |
28.5 |
456 |
408 |
48 |
|
|
|
|
工程基础类课程 |
工程基础类·必修课程 |
|
021262 |
工程制图基础 |
3 |
48 |
40 |
8 |
T |
|
1 |
|
063254 |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
4 |
64 |
40 |
24 |
T |
|
2 |
|
043071 |
电路分析 |
5 |
80 |
80 |
0 |
T |
H |
2 |
|
042334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4 |
64 |
64 |
0 |
T |
H |
3 |
|
042335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3.5 |
56 |
56 |
0 |
T |
H |
4 |
|
042027 |
自动控制理论 |
4.5 |
72 |
64 |
8 |
T |
|
4 |
|
042463 |
电气测量技术 |
3 |
48 |
40 |
8 |
T |
H |
5 |
|
047483 |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双语) |
2 |
32 |
16 |
16 |
|
|
5 |
|
必修学分小计 |
29 |
464 |
400 |
64 |
|
|
|
|
工程基础类课程学分合计 |
29 |
464 |
400 |
64 |
|
|
|
|
专业基础类课程 |
专业基础类·必修课程(分工业过程控制方向、运动控制方向) |
|
047403 |
电机学 |
4 |
64 |
56 |
8 |
T |
H |
4 |
|
042362 |
电气工程基础 |
2 |
32 |
32 |
0 |
T |
|
5 |
|
047433 |
电力电子技术I |
3.5 |
56 |
46 |
10 |
T |
H |
5 |
|
042013 |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 |
4 |
64 |
64 |
0 |
T |
H |
5 |
|
042132 |
现代供电技术 |
2.5 |
40 |
32 |
8 |
|
|
6 |
|
042043 |
电力系统分析I(稳态) |
2 |
32 |
32 |
0 |
T |
H |
5 |
|
专业基础类·限选课程(两门课程选其一) |
|
047431 |
运动控制系统 |
4 |
64 |
48 |
16 |
T |
H |
6 |
|
049883 |
高电压技术 |
4 |
64 |
64 |
0 |
T |
H |
6 |
|
必修学分小计 |
22 |
352 |
310/326 |
42/26 |
|
|
|
|
专业基础类·选修课程 |
|
042044 |
电力系统分析II(暂态) |
基础类≥2学分 |
2 |
32 |
32 |
0 |
|
|
6 |
|
042007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2.5 |
40 |
40 |
0 |
|
|
5 |
|
042347 |
微机控制技术 |
3.5 |
56 |
48 |
8 |
|
|
5 |
|
042031 |
电磁场 |
|
2 |
32 |
32 |
0 |
|
|
5 |
|
042014 |
现代控制理论 |
|
2 |
32 |
32 |
0 |
|
|
5 |
|
选修学分小计 |
2 |
32 |
- |
- |
|
|
|
|
|
专业基础类课程学分合计 |
24 |
384 |
- |
- |
|
|
|
|
专业类课程 |
专业类·必修课程 |
|
0491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 |
1 |
16 |
16 |
0 |
|
|
1 |
|
0492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讲座 |
1 |
16 |
16 |
0 |
|
|
5 |
|
04246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外语I |
1 |
16 |
16 |
0 |
|
|
5 |
|
047437 |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
3 |
48 |
48 |
0 |
|
|
5 |
|
042018 |
PLC与电气设备 |
3.5 |
56 |
40 |
16 |
|
|
5 |
|
042491 |
电气工程设计 |
2 |
32 |
32 |
0 |
|
|
6 |
|
042441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
3 |
48 |
38 |
10 |
T |
H |
6 |
|
专业类必修学分小计 |
14.5 |
232 |
206 |
26 |
|
|
|
|
专业类·选修课程 |
|
042474 |
电子设计自动化 |
专业类≥4.5学分 |
1.5 |
24 |
16 |
8 |
|
|
4 |
|
047459 |
互联网+创新创业讲座 |
1 |
16 |
16 |
0 |
|
|
4 |
|
047440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3.5 |
56 |
40 |
16 |
|
|
6 |
|
042225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2 |
32 |
32 |
0 |
|
|
3 |
|
042053 |
发电厂主电气系统 |
2 |
32 |
32 |
0 |
|
|
5 |
|
042454 |
数字系统设计(双语) |
2 |
32 |
32 |
0 |
|
|
5 |
|
047435 |
电机设计 |
3 |
48 |
48 |
0 |
|
|
5 |
|
047420 |
人工智能导论 |
2 |
32 |
32 |
0 |
|
|
6 |
|
04246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外语II |
1 |
16 |
16 |
0 |
|
|
6 |
|
047425 |
兵工测试技术 |
2 |
32 |
24 |
8 |
|
|
6 |
|
047468 |
水下兵器控制概论 |
2 |
32 |
32 |
|
|
|
6 |
|
047443 |
微电网技术与应用 |
3 |
48 |
48 |
0 |
|
|
6 |
|
047441 |
DSP原理与应用 |
2 |
32 |
32 |
|
|
|
7 |
|
047472 |
新能源技术 |
2 |
32 |
32 |
|
|
|
7 |
|
047423 |
机器人控制基础 |
2 |
32 |
32 |
|
|
|
7 |
|
042162 |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
2 |
32 |
32 |
|
|
|
7 |
|
042221 |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
2 |
32 |
32 |
|
|
|
7 |
|
042054 |
电气CAD技术 |
2 |
32 |
32 |
|
|
|
7 |
|
专业类选修学分小计 |
4.5 |
72 |
- |
- |
|
|
|
|
|
专业类课程学分合计 |
19 |
304 |
- |
- |
|
|
|
|
实践环节 |
实践环节·必修课程 |
|
178504 |
军训 |
1 |
3周 |
|
|
|
|
1 |
042435 |
电路分析实验 |
1 |
16 |
0 |
16 |
|
|
2 |
042436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
1.5 |
24 |
0 |
24 |
|
|
3 |
042437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
1.5 |
24 |
0 |
24 |
|
|
4 |
042016 |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实验 |
1.5 |
24 |
4 |
20 |
|
|
5 |
609025 |
电装实习A |
2 |
2周 |
|
|
|
|
3 |
609019 |
金工实习Ⅱ |
1 |
1周 |
|
|
|
|
4 |
042058 |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
4 |
056751 |
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 |
1 |
1周 |
|
|
|
|
5 |
100310 |
理科创新思维实训 |
0.5 |
0.5周 |
|
|
|
|
3 |
097948 |
人文素养实训 |
0.5 |
0.5周 |
|
|
|
|
3 |
609022 |
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Ⅱ |
1 |
1周 |
|
|
|
|
4 |
04237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
6 |
047438 |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
6 |
042145 |
生产实习 |
3 |
3周 |
|
|
|
|
7 |
047417 |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
12 |
18周 |
|
|
|
|
8 |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小计 |
29.5 |
|
|
|
|
|
|
实践环节·限选课程(任选其一) |
|
049884 |
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
6 |
042272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
6 |
实践环节·选修课程(任选其一) |
|
042046 |
电气工程综合实验模块I |
2 |
2周 |
|
|
|
|
7 |
049885 |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实训 |
2 |
2周 |
|
|
|
|
7 |
实践环节选修学分小计 |
3 |
2周 |
|
|
|
|
|
实践环节学分小计 |
32.5 |
|
|
|
|
|
|
第二课堂 |
|
|
创新与技能 |
7 |
112 |
|
|
|
|
|
实践教学学分(含课内实验)合计 |
55.5 |
|
|
|
|
|
|
必修课学分合计 |
153.5 |
|
|
|
|
|
|
选修课学分合计 |
26.5 |
|
|
|
|
|
|
备注: 1、课外活动学时记在 “实验”一栏。 2、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课、考查课。考试课用符号T表示,考查课不用标注。 3、课程性质分为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核心课用符号H表示,非核心课程不用标注。 4、各专业设置核心课程,涵盖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核心知识领域。 |
|
|
|
|
|
|
|
|
|
|
|
|
|
|
|
|
|
|